【生物质检测范围】
包含物理性能、元素分析、组分分析、灰分分析、有机或无机物质检测以及重金属检测等多个方面。确保生物质燃料的质量和性能的同时,优化优化其应用效果和环境效益。以下是对生物质检测范围的详细分析:
1、物理性能检测
颗粒密度:测定生物质燃料颗粒的密度,影响储存和燃烧特性。
机械耐久性:评估生物质燃料在搬运过程中抗破碎的能力。
体积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生物质燃料的质量,影响燃烧效率。
2、元素分析检测
碳氢氮氧:基本的元素含量测定,影响燃烧特性和能量产出。
固定碳:测定生物质中固定碳的含量,与能量密度相关。
其他元素:包括氟、氯、二氧化硅等,这些元素含量会影响燃烧过程和环境排放。
3、组分分析检测
水分:测定生物质燃料中的水分含量,过高的水分会降低发热量。
蛋白质:测定生物质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评估其营养价值。
脂肪:测定脂肪含量,影响生物质的燃烧特性和能量产出。
4、灰分分析检测
灰熔融性:测定灰分熔化的软化温度、初始变形温度和流变温度,影响燃烧过程。
灰渣:分析灰渣的成分和特性,对燃烧设备有重要影响。
挥发物:测定生物质中易挥发的成分,影响燃烧特性。
绝干物质:测定去除水分后的纯净物质含量,反映生物质的纯度。
5、重金属检测
总砷汞铅:测定重金属含量,确保生物质燃料符合环保标准。
6、其他特殊检测
核酸糖类小分子标志物:在医学领域,生物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小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大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分析方法。
微生物鉴定药物分析:生物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药物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细菌的肽模式鉴别和治疗药物监测。
【煤炭检测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煤质分析检测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涉及:煤质分析基础和管理、采制样技术、煤质参数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计量和标准物质等主要有:
1、煤质分析基础和管理类11项,包括煤质分析一般规定、固体生物质和水煤浆通则、实验室评定、不确定度评定、可替代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抽查和验收等。
2、采制样技术11项,涉及煤、工业型煤、水煤浆和固体生物质燃料的人工和机械化采样、制样。
3、计量规程和规范4项,包括煤中全硫测定仪、量热仪氧弹性能、煤中碳氢测定仪和煤灰熔融性测定仪。
4、标准物质技术3项,包括黏结指数无烟煤、煤炭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研制导则和应用导则。
5、煤炭检测仪器类24项,包括采制样设备在内的煤质检测仪器技术条件20项,移动煤流机械化采样系统检查导则、氧弹量热仪性能验收导则和中子活化型煤炭在线分析仪等。
6、煤质参数检测方法88项,主要涉及到常规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分析43项、各种工艺性能参数检测22项、常量和微量成分分析23项。
2012年~2015年,研发出高准确度化学计量溯源烟煤工艺特性系列标准物质,解决了烟煤质量分析控制、仪器校准与量值溯源等技术难题,有效满足了国家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大程度上为烟煤工艺特性的质量检验与相关应用过程工艺设计、控制提供了计量标准。
2016年,以我国GB/T21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历经近10年,主持制定的ISO20336:2017《固体矿物燃料-库仑滴定法测定全硫》发布,为我国国家标准向标准的转化工作做出了贡献,同时将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库仑测硫仪等煤质分析仪器产品及相关煤炭检测技术服务走向,对我国煤质分析仪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标准化活动跨产业融合标准需求不断增强、先导性新兴产业标准成为热点、向社会领域拓展趋势明显的发展趋势,煤炭检测标准化技术发展面临紧迫形势,亟需着重研究和制定煤炭检测领域关键方法、重要仪器设备等产业共性国家标准,支撑产业跨界融合;固体生物质燃料等领域基础通用和社会公益性标准用以支撑民生保障,煤炭检测智能化技术系列标准旨在指导煤炭检测智能化的发展,煤炭检测行业领域标准着力支撑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应煤炭类标准物质种类,拓展制定煤炭检测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规程和性能验收导则相关标准,加强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促进实验室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针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重点关注与仪器设备接口技术[20-21],实现自动采集数据,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保障检测结果真实。
2003年~2004年,为适应机械化采制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展了煤炭机械化采制样方法的研究,制定了煤炭机械化采样3项国家标准,为规范机械化采样程序和采样系统的设计、制造及性能检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6年~2010年,承担了国家标准化公益性研究课题“固体生物质燃料检验方法的研究”,完成了包括固体生物质燃料的样品制备、全水分测定、工业分析测定、全硫测定、发热量测定、碳氢测定、氮测定、氯测定、灰成分测定和灰熔融性测定等测定方法的研究,并制定出相应10项目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固体生物质燃料制备与检验方法的空白。